大连人的一篇抗疫日记
与同事们交流后 ,我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家办公比上班还要忙碌。远程操作工作软件需要时间适应,电话 、微信沟通的工作事项一件接着一件 。部门里正常上班的同事为了帮助我们处理应急事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与奋斗 ,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而不退缩。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 ,但心却紧紧相连。我们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共同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如今,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北京也迎来了久违的零增长 。
日记一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斗争。
抗疫日记如下:开头:抗击疫情,驱逐寒冬,守护春天。等疫情消除 ,春暖花开的时候,自信、无畏、感恩等充满温情与责任的气息,将流淌入孩子的心间 。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且充满期待。正文:可以描述写日记那天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抗疫的新闻,或者是自己亲生经历的所见所闻。
为什么大连疫情中年轻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
事实上 ,之所以年轻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多,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发生地是凯洋海鲜公司,大多数感染者都是这家企业的员工 ,而这家企业的员工大多是60岁以下。由于发现及时,在患者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检测出来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
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隔离,以防交叉感染更多人。潜在风险: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有症状的确诊病例,目前只是处于潜伏期,因此也需要治疗。
个人抵抗力:注射新冠疫苗后个人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上升 ,同时与感染对象的免疫力也有关,年轻人群中更容易出现无症状情况 。
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增多是因为随着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 ,很多感染初期,也就是潜伏期的感染者经过检测被检测出来,这些多是处于潜伏期还没有出现症状的阳性检测结果。后期医学观察期间 ,部分感染者陆续出现症状,会订正成确诊病例。
因为无症状感染是新冠肺炎病毒携带者 。无症状感染是指没有发热 、鼻塞、流鼻涕、咽痛 、咳嗽、胸闷等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无症状感染者免疫力强 ,感染病毒后14天内可不发病 。病毒在他们体内存在三周以上,就有感染的可能。如果不及时发现和隔离,会有社区传播的隐患。
大连新增这些病例大部分是由于境外输出导致得感染 ,这一类病例所具有的感染性还是非常强得,在进行日常接触时候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
大连几次疫情了
三次。大连,别称滨城、浪漫之都,辽宁省辖地级市 、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最南端。截止到2022年8月22日大连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本土疫情,2020年7月一次,2020年12月一次 ,2021年11月。
第九次 。大连是一处旅游城市,大连也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2022年8月,大连开始了3年来的第九次疫情 ,是所有城市中疫情最频繁的地方。大连是全国冷链水产品进口最大口岸之一,人数多、流动性大,境外疫情以及进口冷链所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压力巨大 。
大连的三次疫情 ,第一次起源于海鲜食品的加工车间,第二次是冷链食品的搬运工,这次首例病例也是冷库的工作人员 ,从冷库发散到周边的社区,甚至学校,这种传播链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冷链的管控力度,从源头上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月4日 ,辽宁省大连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一轮疫情呈现“学校聚集性”特点。在庄河大学城,11日至13日三天就有67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确诊 ,其中63例确诊病例是大学生,4例确诊病例是教职员工 。大连第三次发生与冷链相关的疫情 图片来自网络 这已经是大连第三次发生与冷链相关的疫情。
大连已经有三次是因为冷链而导致输入了疫情,那这一件事情给我的警示就是冷链收入是一个重灾区。那如果发现了这一个地方是重灾区 ,那我们就需要去加强对冷链这边的防控 。要想办法来控制冷链输入疫情这一个问题。如果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疫情没有彻底消失的话,那我们中国肯定也是没有办法安宁的。
从表面上看大连发生了2次冷链运输传染的疫情,青岛只发生了一次 。但是哪个包装上有病毒 ,哪个没有,是个概率事件。所以不能简单的看发生了几次疫情传播,而要看发生问题之后 ,不同城市的应对措施是否有疏漏,是否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