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回潮,一线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安徽净增约14万!
人口回潮现象显现,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安徽净增约14万 近年来 ,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出现了显著变化,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而部分内陆省份如安徽则呈现出人口回流的态势。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格局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的综合作用 。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 ,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 、辽宁、吉林、四川 、重庆、内蒙古、湖南 、江苏、天津、上海 、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 、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 ,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
人口学家指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今后四十至五十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将是单调递减和不可逆转的过程。
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 ,广东出生人口最多 10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广东出生人口最多,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至少已经有1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多个省份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10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广东出生人口最多 。
湖北 、安徽以净增14万人并列第二,江西则以58万增量排在第四位 ,紧随其后的江苏、广西净增人口也突破两位数,达到10万人。总体来看,虽然目前已有6个省份实现两位数人口增长 ,在不算上广东的情况下,已追平2021年。但锐减的增量数据,直白地暴露了各地的人口压力--一方面 ,2021的增量佼佼者纷纷被调减 。
15个省市人口负增长,这是一个什么信号呢?
综上所述,15个省市人口负增长释放出的信号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放缓 、二线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全球范围内生育率下降问题的普遍性。这些信号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更加关注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和结构性变化 ,以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已经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中,有14个人口增量为正,15个人口增量为负数 。吉林省尚未披露数据,但根据趋势判断 ,其人口大概率也是减少的。这意味着,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常住人口减少的省市自治区数量至少达到16个。从地域分布来看 ,人口负增长的省市中,北方有11个,南方有4个。
在全国的主要省市当中 ,我已经有大约17个省市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有些省市的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近百万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到沿海的发达城市工作与生活,愿意留在内地工作与生活的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这跟很多省市本身的人口出生率有关。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负增长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将逐渐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依赖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这种影响尤为显著。消费需求变化: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青海全省一共有多少人口?
年末青海全省常住人口为593万人,与2020年持平 。 人口趋势变化:自2023年起青海省进入常住人口负增长阶段 ,当年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2024年延续这一趋势,同比再减1万人。这是青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两年出现常住人口规模收缩 。
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青海全省常住人口约为593万人。数据依据根据2024年西宁市公布的常住人口为2469万人(占全省477%)推算 ,青海省常住人口较2023年末的594万人略有下降。因青海省统计局暂未发布2024年全省人口普查公告,当前数据来源于地方政府已公开信息的统计测算 。
按照比例推算,青海全省常住人口约为5999万人(≈2469万÷477%)。两个背景说明: 人口分布特征明显:青海人口高度集中在省会西宁 ,这与青海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全省面积相当于5个山东省,但93%区域属于高原高寒地带,适合人类居住的河谷地带仅占总面积3% ,客观上形成了省会独大的格局。
青海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593万人,较上年减少1万人 。
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推算约为593万人。依据西宁市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该市常住人口达2469万人 ,占全省比例的477%。通过人口占比反推,青海全省人口基数可测算到该数值 。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公布2025年度统计数据,全国人口普查间隔周期为10年,下次普查预计在2030年实施。
山东去年人口负增长40万,一个小县城的规模了!
山东去年人口负增长40万 ,确实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规模。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人口负增长概况 根据《202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101297万人,而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10163万人 ,因此2023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减少了40.03万人 。
山东常住人口负增长40万 根据《202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101297万人,相比2022年末的10163万人 ,减少了40.03万人。这一数据表明,山东省常住人口在2023年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
山东常住人口负增长40万 《202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山东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101297万人 。而根据2023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10163万人。这意味着,仅2023年一年,山东省的常住人口减少了40.03万人。
广东省人口最多 ,有12658万人 。山东省排名第二,有10123万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作为人口第二大省,2023年常住人口下降了近40万 ,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跌幅较为明显。人口增长省份 浙江、海南 、江苏的人口增量继续扩大,贵州成为当前中西部唯一保持正增长省份。
之所以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那是因为在山东省的长岛县 ,当地的旅游业开发的非常的旺盛,但是正是旅游业的开发,让许多的本地居民搬出去住了 ,只留下了一部分人愿意留在本土上,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
30个省人口数据,15个省出现负增长,为何国家鼓励生育还会出现负增长?
1、根据30个省人口数据,15个省出现了负增长 ,那么为什么国家鼓励生育还会出现负增长呢?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2、正增长省份:西藏 、宁夏、贵州、青海和广东等省份位居前五,这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显示出较强的人口增长动力。负增长省份:包括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在内 ,共有2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其中,河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主要受到出生人口减少和死亡率上升的影响。
3 、然而,尴尬的是 ,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们的生育意愿没有有效提高 ,症结在哪里?政策托底力度加大3月21日,山东潍坊印发《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对2021年5月31日后依法生育的三孩就读公办普通高中期间免除学费 。
15省份人口负增长,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愿生”态势在增强。_百度...
省份人口负增长 ,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愿生 ”态势在增强 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全国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情况,即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 ,具体数值为-0.6‰ 。在这一背景下,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北京、重庆、江苏、山东等15个省份或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人均寿命的延长 ,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化,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郑晓瑛教授把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的其他国家相比,阐述了它的现状和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第二 ,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
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省份是迁往广东省的人口达到1万人,比四普时增加5万人 ,增长3倍;迁往天津市的人口达到9万人,比四普时增加4万人,增长15倍;迁往北京市的人口为7万人 ,比四普时增加3万人,增长22倍;增长在1倍以上的还有上海市 、福建省、浙江省和广西区。